2022年7月2日,正序生物聯合創始人楊貝教授受邀出席首屆抗原&抗體發現與精準醫療峰會,進行了題為《Antigenic
Mapping Reveals Sites of Vulnerability on α-HCoVs Spike
protein》的會議報告。本次峰會聚焦抗原抗體領域,推動精準醫療。由3位院士領銜、10名抗原抗體領域著名專家共同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為未來精準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會議采用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吸引了6600多人在線參會。(【大咖薈萃,精彩紛呈】首屆抗原&抗體發現與精準醫療峰會順利召開)
正序生物聯合創始人楊貝教授在峰會上分享了其課題組在冠狀病毒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對α屬人冠狀病毒(α-HCoV)刺突蛋白(S)的抗原特性的新發現。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冠狀病毒(CoVs)因其固有的高基因組變異性,具有跨種族傳播感染人類的潛力,這進一步在廣譜性方面為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研發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S蛋白是介導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的重要分子機器,也是誘導宿主產生中和抗體的主要抗原靶標。針對現有7種人冠狀病毒(HCoV)的S蛋白進行系統的抗原特性探究對于發現人冠狀病毒S蛋白的免疫保守位點以指導廣譜疫苗研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雖然人們對β屬人冠狀病毒S蛋白的研究較為深入,對于α屬人冠狀病毒S蛋白的相關研究卻極為匱乏。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楊貝教授團隊以α屬人冠狀病毒中的HCoV-229E為代表性研究對象,篩選獲得了一系列針對其S蛋白的中和抗體,并通過氫氘交換質譜(HDX-MS)精準鑒定了它們的抗原表位,從而描繪了α屬人冠狀病毒S蛋白上的免疫脆弱點,揭示了α屬和β屬人冠狀病毒的S蛋白在抗原特性方面的共性和差異,為后續的廣譜冠狀病毒疫苗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作為正序生物聯合創始人,楊貝教授科研團隊主要針對一系列高風險傳染性疾病以及遺傳性疾病開展分子病理機制方向的探索,以期鑒定出針對這些疾病的新型治療靶點和開發相應的防治新方法,其所揭示的分子機制可應用于結構指導的免疫聚焦型疫苗設計、傳染性疾病的小分子或多肽類抑制劑的開發以及基因治療藥物的開發。楊貝教授團隊在病原生物學以及結構指導的蛋白質設計等方向上的深入的研究將助力正序生物布局針對從罕見病到常見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豐富產品管線。隨著產品種類的覆蓋面更廣泛,正序生物將在創新藥賽道上擁有更顯著的競爭優勢。
近年內,楊貝教授團隊通過綜合運用氫氘交換質譜和X射線晶體學技術,發現3C蛋白除具有傳統的蛋白酶功能以外還在腸道病毒屬(Enterovirus)病毒的基因組復制過程中發揮了關鍵調控作用,不僅證明了3C蛋白的這一新功能是獨立于其蛋白酶活性之外的又一可靶向功能,同時也鑒定出了相應的、獨立于其酶活性中心之外的全新可靶向位點,可望用于指導后續的抗病毒藥物研發工作(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0)。與此同時,楊貝教授團隊還通過對基因編輯工具蛋白進行工程改造,與其他三位聯合創始人陳佳教授、楊力教授、殷昊教授共同合作,創建了多種精準高效的堿基編輯系統(Cell Res.,2017;Nat. Biotechnol.,2018a;Nat. Biotechnol.,2018b;Cell Rep.,2020;Nat. Cell Biol.,2021),其中,變形式堿基編輯系統(transformer base editor,簡稱tBE)可以使用多種載體被靈活且安全地遞送到動物體內,實現了精準、高效的靶向編輯。
目前,正序生物正在全力推進第一條利用新型變形式堿基編輯技術tBE開發的創新堿基編輯療法進入臨床階段。該療法主要針對β型地中海貧血癥,相比較Cas
nuclease的基因編輯療法,tBE具有更高的靶向編輯效率、更高的γ-globin誘導表達、更低的細胞毒性以及極為安全的防脫靶保證。除此之外,正序生物還針對其他遺傳疾病、腫瘤、代謝疾病、感染性疾病布局了多條管線。相信在楊貝教授最新科研成果的助力下,正序生物未來的管線覆蓋領域有望進一步擴大,所開發的精準基因編輯療法將惠及更廣泛的患者人群!
楊貝教授簡介:
正序生物聯合創始人,上??萍即髮W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獲武漢大學學士學位、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博士學位,曾先后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獲上海市浦江人才,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參與多項科技部重大專項與重點研發計劃。長期專注于高風險傳染性疾病以及遺傳性疾病的分子病理機制探索、防治靶點發現與防治方法開發。其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eLife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并應邀為Cell、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撰寫多篇評論文章。